摄影研究所

分享创作
如同分享快乐

寇德卡<<流放>>

黑与白的致命者:

一个人不看到别人的优点就不能进步,不与时俱进保持新鲜思维就会成为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

 

我目前看一个摄影师的作品是看他的整个系列。比如看寇德卡就是他整个一本画册来看,我要看他整个系列作品的共性共鸣,以及他整个系列摄影语言的构成。从这些角度可以看出一个摄影师更具高度的部分,就是他对后期编辑作品的选择,因为这是一个最后目的的事,唯有从这个部分的观察,才能找出一个摄影师需要更整体提高的部分!

大名鼎鼎的寇德卡我就不需要赘述了!他使用25mm镜头拍摄的最著名的2个系列是《吉普赛人》与《流放》,本文是从《流放》这本画册的角度来说的。每个人的生存方式与价值观都有不同,拿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的人就容易

不客观。摄影也亦理,摄影师拍摄侧重于内容或是形式也就是摄影师的风格与类型的区别,寇德卡是一位更侧重于形式的摄影师,在他这部《流放》的画册当中,全部使用25mm的镜头就成了他产生摄影语言形式上共性的特点;观众们也可以仔细去看,所有的画面都是用非常类似的视角拍摄出来的,所以系列形式上的视觉是非常类似的。

 

我下哉了30张寇德卡的作品,通过这30张我可以看出寇德卡拍摄系列作品的很多共性,而这些共性恰恰就是我为了了解他的特点。参加摄影比赛12张与30张的比赛会有很大不同,30张注定了会有更多共性上的底蕴要求,而我要了解的就是寇德卡所具备的那些底蕴!《流放》是寇德卡因为拍摄“苏联入侵捷克”这一历史事件获得“卡帕金奖”之后产生的,因为拍摄这一历史事件得奖使寇德卡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捷克,从而成了一个失去国籍的人,这也就是《流放》这个标题产生的原因。

寇德卡的《流放》完全是在拍摄自己的照片,不为任何功利和目的,所以在摄影语言上《流放》更多的是意识流一类的体现。寇德卡关注的不是具体的戏剧性事件,而是关心自己画面本身的戏剧性;这是我在《流放》里看到的的一个特点。寇德卡不是要关注现实世界本身,而是要通过看现实世界看到自己内心的自由,所以在《流放》的系列画面之中是没有一个集中的现实焦点, 而是寇德卡内心世界的流放,这也就是我说的意识流!

 

寇是学航空工程,所以说起来他是一个学设计的出身。25mm的宽阔注定了有够多的戏剧性与画面的设计感;如果问寇关心自己画面本身的戏剧性是什么,那么回答就是关于线条,形式,画面的比例匀称这些充满了设计感的组合。一个拍摄街头的摄影师在学习别人的时候,一味的看一类摄影师是难免会陷入到单调的危险之中,尤其是拍摄冲突的摄影师,只关注冲突本身是会忽视掉某些东西,这就会让自己掉入到单调之中,在我反复看自己作品的时候我已经察觉到这点了。对于寇德卡的特点我不可能照单全收,但我知道确实有我需要学习的部分,目前最突出的就是关于形式这部分。一个不能对形式有更好讲究的摄影师,他的作品是不能拥有叫人反复去看的品质,对于这点的加强也是使自己更上一层楼所要做的努力。

摄影师是拿作品说话,摄影爱好者们喜欢用器材说话。目前中国的职业摄影师与对画质有着非常执着要求的摄影爱好者们都要用一万元的镜头诠释自己,我也见过为了拍摄风光而买哈苏120数码单反的人;一个摄影师要使自己的系列作品的共性更好,就肯定要在形式上多加注意,而寇德卡的启发也就是反复使用25mm一个镜头,这就使他的作品在形式上有更多共鸣。摄影爱好者们能花大钱买1。4的大光圈镜头,而且是很多高档镜头使用,这就和寇德卡为了追求系列共性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摄影爱好者追求的是更多花哨的东西,这也是拿作品说话与摄影爱好者之间的鸿沟!我是使用35mm定焦的人,寇德卡给我的启发这点就是,要把对一个镜头画面的摄影形式语言充分挖掘,从而走出自己更独立的坚持。成功是要耐得住寂寞,幸福是要杠得住诱惑!

 

以下寇德卡作品不完全来自于他的画册<<流放>>

 

 

   
评论(1)
热度(149)

© 摄影研究所 | Powered by LOFTER